3月18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聂楠副教授在学海楼D001以“从《共产党宣言》谈读书”为主题,为我院二百余名师生开启了一场穿越170余年的思想对话。这场聚焦《共产党宣言》的读书分享会,通过历史纵深感与现实关照的双重视角,为经典阅读注入新的时代活力。此次讲座是我院春学期青马工程培训第一讲。
“毛泽东同志在撰写《新民主主义论》期间反复研读《共产党宣言》,书页上布满了批注符号。”聂教授以生动的历史细节为切入点,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特殊情缘。当讲述到邓小平将《共产党宣言》视作“政治启蒙的钥匙”时,现场师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,深刻体悟到这部纲领性文献的永恒价值。
随后,聂老师从三个方面对如何读书做了指导:读什么书,怎么读书,为了什么?
谈及“读什么书”,聂老师通过网络提供的大学生借阅数据,指出马克思主义著作借阅较少这一现象,并引导大家思考。她介绍了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创作背景,以及《共产党宣言》诞生后所带来的思想性革命、学术性价值和历史深远影响等;还推荐了马克思主义类、哲学类、通识类、历史类等多领域书籍,拓宽大家的阅读视野。
在“怎么读书”环节,聂老师提出“读无定法,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”这一原则,建议师生读书时先了解作者及文本时代背景、看目录把握整体结构以及有效地反复阅读、摒弃功利心态;并且指出不要随意将某些社交软件上的阅读清单奉为真理,快餐式阅读无法领会书本真谛。以《共产党宣言》为例,聂老师详细讲解了篇章结构、主要观点、名言名句,帮助大家掌握阅读经典的方法。
对于“读书为了什么”,针对大家可能存在的困惑,如记不住、没时间、不想看等问题,聂老师表示,读书并非追求即时收获,而是为了自我提升。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,鼓励大家认识自我、感知自我、开放自我、救赎自我。
此次讲座内容丰富,大家纷纷表示,不仅了解了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历史重要性,还学会了阅读的方法,筑牢了信念基础,受益匪浅。讲座不仅加深了师生对《共产党宣言》的理解,也激发了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热情,对培养阅读习惯和提升思想境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(文字:张乐晨 图片:张海兰、朱妍 审核:张华、李敏、阿依比克、陈奕朵)